设为 | 加入收藏 
最新通知
 长沙市发改委领导到访中关村创投协
 河北省金融局领导到访中关村创投协
 “全面注册制下的资本市场展望”主
 创投协组织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城与
 
   
用户登录
会员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会员链接

会长单位:

中关村发展集团


监事长单位:

清控银杏创投

副会长单位:

国科嘉和基金

红杉资本

IDG资本

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

北极光创投

北京创新产业投资

深创投集团

东方富海投资

达晨财智

真格基金

英诺天使基金

洪泰基金

德同资本

清科集团

中关村资本

中关村协同创新投资基金

航天科工投资基金

信中利投资

弘毅投资

通用技术创投

考拉基金

硅谷天堂集团

华软资本

富汇创

安芙兰资本

国泰创投

鼎典资本

中关村三川(北京)股权投资

中海投资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

其它会员代表单位:

金甲子、国科投资、高榕资本

启明创投、联想创投、君联资本

高特佳投资、璞华资本、北京电控产投

中科创星、创新工场、启航投资

启迪之星、晨山投资、雅惠投资

首都科技发展集团

监事单位:

盛景嘉成、腾飞资本

 
行业动态

徐小平:投资给人而不是商业模式

2011/4/6 14:57:41

信息内容

  新东方2006年9月美国上市前后,徐小平和其他创业元老就集体退出了公司董事会,“这个过程没什么不愉快,但显然俞敏洪也没特别地来挽留我”。作为股东,徐小平成了仅次于俞敏洪的“中国第二最有钱的老师”,而他下一步要做什么,则“成了无与伦比的挑战”。

  尽管有着“仙人指路”的美誉,徐小平也会遭遇转型困惑,50岁时,他问朋友卢跃刚“下一步做点什么”。卢跃刚说:“很简单,做你不得不做的,做你爱做的。”他的大部分股份都在新东方,他在那里持股10%,最近四五年里,他用这些资金做起了和朋友李开复一样的天使投资(他与郭台铭、柳传志等同为李开复“创新工场”的出资人)——出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概念的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给钱占股份”。

  “小平,你没有被钱毁掉。”当徐小平近期向卢跃刚“汇报”最近四五年的生活经历时,这位最了解新东方和徐小平的中青报记者肯定了他的职业转型。

  在波士顿大学读商科的上海姑娘小袁是徐小平的现任助理,在她眼中,“徐老师”既酷爱美食又总怕体重增加,而他分别留学于耶鲁大学和纽约大学的两个儿子既懂礼貌又孝顺——两个儿子与幸福和美的家庭,是徐小平现在最骄傲的人生财富之一。

  让我惊讶的是,小平的英语足以“跟洋人24小时不间断地说话”,在斯坦福大学发表英文演讲的喜剧效果也超过了用中文,但他还嫌“不够纯正和地道”,去年年初通过朋友找了一位美国姑娘做英语老师,“现在成了我的一个英语秘书”。

  “最好的朋友”和“最好的朋友之一”

  新东方在2006年以后,就成为徐小平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话题,他曾用各种表述来形容他和这个公司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他和俞敏洪之间的微妙情感——

  “96年回来的时候,一开始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赚钱谋生。做着做着,和俞敏洪、王强他们一起,从中国青年人身上看到了那种时代的脉搏、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我们往前走。这时候,新东方对我来说,成为我想去为它服务一生、贡献一生的事业,我没有想过要离开它。

  活到55岁,除了父母以外,两个人最重要,俞敏洪是我事业上(最重要)的,我太太是我生活上(最重要)的。

  俞敏洪依然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依然是俞敏洪最好的朋友之一。我和老俞的生活风格也许很不一样,但是我们两人作为兄弟、朋友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是砸不烂烧不灭打不破的。

  徐小平曾两次离开新东方董事会,一次是2001年,一次是2006年。

  北京新东方学校1993年11月16日成立,2001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徐小平的回忆版本是:当时他就积极推进公司内部的企业治理,包括限制俞敏洪的各种权利,推动新东方内部投票权、分红权和知情权等权益的制度化建设,力度过分了一点,使得“老俞觉得我应该离开董事会”、“大家投票让我离开了董事会”,“这就意味着我和俞敏洪合作的一个时代的结束,从此我主要以股东的身份与新东方合作”。

  2001年10月离开董事会那一刹那,徐小平拥抱了俞敏洪,此后在百般痛苦中写下“我的新东方人生咨询”《图穷对话录》。该书系统总结了新东方的留学理论,明确提出“反对‘留学无意识’”。这本书一出版,即引起轰动。

  俞敏洪读了《图穷对话录》部分章节,“十几分钟后,他张开激动的双手和我笨拙地拥抱”,表示他“再次体会到1983年在北大第一次见到我时的激情,感觉到1995年在温哥华久别重逢我的灵感,预见到新东方精神即将飞翔到一个新的云层的大喜悦”。于是,2002年教师节,新东方全体高管开会,庆祝《图穷对话录》出版,“徐老师”被“俞老师”请回了董事会。

  “男人之间的情谊,寻死觅活还是为了一个事业,为了人生的这种理想和辉煌。”也难怪,淡出新东方的这四五年,徐小平做梦都在想着如何与俞敏洪沟通并帮助他;2009年有一次见到俞敏洪,他甚至“流着眼泪告诉他:我想念你”。

  新东方在2006年上市后,徐小平不愿再像俞敏洪期待的那样“一个演讲讲几百遍”。他再次离开董事会,从此迷上了天使投资,迷上了写博客,“我的博客点击率上千万”,“现在粉丝超过百万”。助理小袁也发现,和“徐老师”谈话时,他有时说着说着就没声儿了,原来又在玩微博了,又在转发关注农民工“春运”和寻找被拐卖儿童的微博了。

  2010年秋,正在哈佛大学访问的徐小平短信俞敏洪,转达一个论坛请他来演讲的邀请。从俞敏洪的回复中,小平觉察出他正处于困境,于是给这位爱恨交织的朋友写了一封酝酿了5小时的邮件,措辞之严厉连他自己都“拿不准老俞会有什么反应”:“本来非常非常不想和你写信谈新东方的事,但我觉得如果再不写的话,就不是体贴你,而是背叛你……虽然我们之间有深厚的友谊和感情,但如果再不和你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我自己也会觉得没有履行自己作为朋友的责任。”

  在邮件中,徐小平历数了新东方的五大危机:营销方式落后,兼并和收购不力,对管理层缺乏制约,产品和精神思想都缺乏创新。徐小平的危机感来源于学大、学而思和环球雅思等竞争对手2010年的上市。

  他说,“俞敏洪现在自己演讲,这不是最有效的方法。新东方错过了,至少在互联网领域,新东方的互联网营销、互联网推广做的很弱,甚至有可能失去一个时代”,“新东方上市以后没有并购,但事实上它就是一个并购而成的企业,只不过没有用现金。新东方并购了徐小平,并购了王强,并购了很多很多东西”。

  俞敏洪第二天就回复了徐小平,用“如沐春风”概括他的读后感,他还将这封邮件转发给了新东方全部现任高管,并在高管会上当众朗读。只是,这一次,俞敏洪并未邀请徐小平回来“帮忙”。

  但是,徐小平依然还记得事业开始时的那些起点,比如老俞“借了我4500块钱,买了两个办公桌,然后就开始我的咨询事业”,“签证、留学、移民各种讲座我一个星期做十几次,一天约谈几十名万般迷惑的学生”……

  想做思想者

  专访那天,近三个小时,徐小平不时妙语连珠,而且总能用最富文采的句子表达出来。他也不忘提醒“记下来、记下来”。当我用“观念提供商”来总结他的社会角色时,他激动地站起来和我握手,“我不敢说我是一个思想家,但是英文里面(“思想家”与“思想者”)没有区别,我是一个思想者,我是一个观念提供商。”

  徐小平的表达才华、对青年始终如一的关怀,以及关注、提炼重大时代命题的形而上追求与禀赋,其实可以追溯到更早。

  1956年生人的他,曾就读于江苏泰兴襟江小学(其前身“泰兴第一高等小学校”创立于清末),虽然“文革”中学业受影响,但他通过家门口杂货店的包装纸,找到了“文革”前的中学语文课本及平生第一本《唐诗三百首》,“大概初一期间读完了‘文革’前初中、高中所有的语文课本”,还通读了郭沫若著《李白与杜甫》。

  也是在初中低年级,徐小平读到鲁迅《呐喊》、《彷徨》、《孤独者》和《朝花夕拾》的合集,“最难忘的是魏连殳,一个孤独者像狼一般嚎哭的声音,至今还在我心中嚎叫着”,“那种愤世嫉俗,那种孤独、绝望的文字,深深地和我青春期的孤独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文学是我的血液,音乐只不过是我的表现而已。”徐小平在中学的宣传队就吹拉弹唱,考上文工团后演奏了五年的手风琴、小提琴和双簧管,但“其实我知道,我更想做思想者,文字传播者”。

  1978年5月,徐小平被录取到提前招生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系。大学5年,做过黑板报主编和学生会干部,是音乐学院的活跃分子,但就是和谭盾、叶小刚这些当时就崭露头角的音乐才子们“没有化学反应”。

  上学第一天去图书馆看《小说月报》,他悔恨的是“我怎么没上北大中文系”,所以大三大四期间,自发去北大听了两学期严家炎和钱理群的现代文学,“我毕业后主动要求去了北大,因为我的精神家园在那里”。

  从1983年开始,在北大担任了5年的艺术教研室教师和团委文化部长,教师的职业经历决定了徐小平“始终面对的是年轻人”,加之长着娃娃脸、个子不高的他“从来没把自己当作大人”。也因此,他把在新东方10年的工作理解成“相当于团委书记”。

  徐小平还记得,1996年刚加盟新东方时,俞敏洪有一次召集二十几个教员开会,不知道怎么介绍他,就脱口而出,说“这是徐小平,新东方最有思想的人”。这句话于俞敏洪可能是无心之语,但却一下子击中了徐小平的心。他说,“在新东方,我不是一个最会讲课的人,不是一个最懂英语的人,我要做新东方最有思想的人。”

  在去年那封写给俞敏洪“预警”的邮件中,徐小平就质问:“新东方上市以来,你能给我再举出一条激动人心的新口号与新思想吗?”15年来,他始终紧贴着这个时代迷茫而向上的年轻人。他提出或参会策划的许多口号,如让学生预支自信的“中国机会论”,鼓励留学生回国的“彩虹计划”,提倡理性留学的“反对留学无意识”,反对学历崇拜的“就业中心论”……

  走在北京的许多场所,常常有人对他说:“我读过你的书”、“你的观点改变了我的人生”……这让他备感欣慰:“留学、教育、就业这些事情,是人生的重大问题,虽然我在这些问题上发表了诸多见解,后来再看,这些观点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对得起相信我的青年人。”

  新东方上市后,徐小平开始致力于天使投资,他对自己的新事业有一套自己的说法:“青年创业是通往自由与独立的长征路和高速公路”。“各行各业都有‘成绩单’,男人奋斗的‘成绩单’,至少在企业领域是财富”,这是他40岁时悟出的道理。在“剩女”成为流行议题时,徐小平2007年还投资了龚海燕的婚恋网站“世纪佳缘”(该网站那年4月获得的4000万元投资,主要来自同为新东方创始人的徐小平和王强、钱永强)。

  投资给人,而不是商业模式

  新东方十年,徐小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通过咨询为学员提供免费增值服务。这种工作在2006年达到巅峰,书都出了好多本,包括《美国签证哲学》、《美国留学天问》、《黄金是怎样炼成的》、《邮箱里的灯光》、《图穷对话录》等,老生常谈让徐小平开始厌恶自己。

  50岁时的人生大转机还是年轻人带来的。此前,徐小平接触和提供咨询帮助的年轻人多是“有理想、有才华,但非常迷茫”,可2006年前后,来找他的年轻人“有才华有追求,但他们不迷茫,他们有非常清晰的目标,他们想创业”,“来一个我就喜欢一个,来一个我就兴奋一个,来一个我就投资一个”。几年下来,共投资了三十几个项目,“这在天使投资人里面,从数量上说肯定是最多的”。

  “我还是为自己骄傲——我没有被成功淹没,没有被金钱迷失方向。我以一个失败者的心态,以一个失业汉的饥饿,以一颗失落的心灵,在50岁的‘高龄’重新开始了人生的奋斗,并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

  在北京CBD一座豪华公寓里,徐小平回忆起五年来变身“天使”的历程,兴奋时两脚叠在椅子里,一边兴奋地遣词造句,一边不时提醒笔者记下他自己都为之亢奋的那些文采斐然的句子。

  2006年5月,新东方上市前4个月,一个志在“给每个中国人做一个网上杂志”的浙江青年找徐小平投资,其构想“相当于Facebook”,但这位“根本不懂互联网的年轻人”,“正好遇到一个根本不懂投资的投资人”,于是,一顿午饭下来,徐小平投了100万,2007年年底又追加了100万。

  浙江青年花了一年多时间才把网站搞上线,从此就开始了半死不活的挣扎。这个“极富浙商精神”的小伙子2009年转而承包了一所培训学校,“跟新东方一个校长级的人物一起创业”,做起了针对在职人士的管理培训,2010年营收达2500万元,预计今年将翻番。险象环生的首起投资案坚定了徐小平的投资理念,“这个家伙是一个打不死的浙商。浙商是没有土地的,他们只有脑袋,只有身体,所以他们敢打拼,这是我当时毫不犹豫投资他的原因,也是他现在起死回生的秘密。”他说,“我的投资哲学就是一个字:人。投资给人,不是商业模式、商业计划书,而是优秀创业者本人”。

  第二笔投资,是只经过几通电话交流就投给了一位英籍华人的在线英语教育项目,“这位创业者非常优秀,虽然本土化程度不高,我给他很多指导,但最后他还是靠他的国际化能力赢得了成功。”公司近期被一家美国大公司并购了,徐小平“现在只恨投的不够多”。

  用钱栽种梦想

  徐小平最愿意反复提起的投资对象是郭去疾。郭是中国科大少年班1994级毕业生、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电子工程硕士和斯坦福大学MBA,曾服务于微软和Amazon,2006年9月进入谷歌中国。

  2006年在斯坦福大学第一次见到郭(当时找到徐小平的七八个斯坦福学生后来都获得其天使投资)时,徐小平就对他“一见如故”,待他回国后更是许诺“你要干什么我都支持你”,甚至想为他专门成立一支基金。

  2007年,还在谷歌中国任首席战略官的郭去疾电话徐小平,说到他和朋友的一个创业构想。徐小平听了20分钟没听懂,但无所谓,只问了“你们要多少钱”、“给我多少股份”两个问题。谈妥之后,尽管人在外地,徐小平让助理送去了10万美元。2007年圣诞节期间,郭去疾和他朋友的“兰亭集势”遇到现金流危机,徐小平再施援手。2009年2月,郭去疾离开谷歌中国,正式加盟“兰亭集势”并担任董事长兼CEO。

  2010年6月,“兰亭集势”成功收购国内3C产品B2C电子商务网站“欧酷”,同年10月接受挚信资本、联创策源和金沙江创投的3500万美元风险投资。徐小平很为郭去疾高兴,“这个项目今年肯定要上市”,这将是他第一个成功退出的项目。

  陈欧接受投资的情形和郭去疾有些类似,他第一次见到徐小平是2007年,两年后从斯坦福大学学成归来。徐小平与陈欧在北京中国大饭店谈了不到半小时,就决定投资18万美元,“第二天借给他一套房子用”。尽管最初的创业模式半年后就失败了,但陈欧迅速转做女性化妆品、护肤品团购,他的“聚美优品”半年后就获得红杉资本65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还和国际一线品牌法国兰蔻(Lancome)展开了合作。

  徐小平偶尔也会看走眼。有一个创业者说自己的项目“唯一的风险就是不投资”,并允诺将投资入股比例从15%提高到25%,一时“被贪婪蒙蔽了双眼”的徐小平投了50万美元,后以失败告终。一开始,这种失败案例他不太敢让太太知道,因为他的资金都是自己的真金白银。后来,才逐渐变得从容。

  和天使投资领域的大腕如雷军只投自己熟悉的产业、个人不同,徐小平投资了新技术教育公司、电子商务网站、娱乐媒体和电影等多个行业,“投与不投就看这个人的整体素质能不能让我头脑发热。模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人”。

  当年,凡客和淘宝在寻找第一笔投资时,都曾经找过徐小平在投资界非常好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因其基金“不投早期”而拒绝了他们。徐小平后来听说此事后悔不已。现在,他的投资哲学是“宁可错投,不可错过”。

  徐小平也是“欧美同学会2005委员会”的秘书长,“一生和中国最优秀的青年人打交道”,自信其“脑热投资法”、“脑热拍板论”有其科学性——“我的工作就是靠讲话感染人,如果一个人在我面前能够用他的演示让我头脑发热,让我晕眩起来,这个人一定有非凡的说服力,他的个人魅力、他的语言能力、他的模式、他的思想肯定不可多得。所以,投他就不会错”——近五年来,徐小平已为约30家公司投资了2000万美元,太太脸色的变化印证了他的稳健和初步成功:“第一年是黑色,第二年是灰色,现在终于有了红色。”

  2010年秋,徐小平正式宣布成立“真格基金”,他自诩“全国青年创业指导委员会总干事”。在所有个人素质中,他最看重“Integrity”这个概念。他将其译为“真格”而不是“诚信”,认为这个词“是兑现承诺的行为规范,是以‘信任’为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完整性”。

  “真格基金”计划在未来十年每年投资20家公司,总共投资200家,从中催生三五十家上市公司,“我要追求做中国最伟大的天使投资人,帮助中国青年创业”。

  接受徐小平投资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上过新东方的”,以至于“后来人人都说他上过新东方”,他笑言,投资的钱“来之于(新东方)学生,用之于学生”。

  如今,徐小平不知疲倦地推进着他的天使投资事业,正四处延揽人才。继2005年的斯坦福大学之行后,去年10月再次访问斯坦福(他一直想把“真格基金”的美国办公室安在这所创业氛围浓郁的美国名校周边)和哈佛、MIT、宾大、哥大、伯克利等6所美国名校,今年3月还准备去耶鲁、普林斯顿和杜克等名校,继续宣讲“中国创业故事和天使投资机会”。

  “许多人有钱没有观念。”这是外界看好规模并不大的“真格基金”的原因之一。当下中国,投资界名人有熊晓鸽、沈南鹏,企业界精英有马云、李彦宏,徐小平对自己的定位是:“我是带着资本的观念提供商。假如说我过去曾以我的观念参与创建了新东方,今后我的观念,加上一点投资资本,将在创业领域继续推动中国的青年事业”,“我搭上了青年人的高速超音飞机,或者说我跟青年人一起做梦。即使老了,我投一点资,我分享了青年人的青春。”

[←]薛蛮子:和天使们的“微聚会” [→]雷军:多玩多看多赚钱 只投熟悉人或靠谱人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8-2012 中关村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协会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号海龙大厦L座1601 
京ICP证11007214号